朱:“除非是神仙,否则谁也不知道什么时侯会刮起飓风。”
如果李想在这里,一定会对朱的这句话赞不绝口。
因为要确定飓风是怎么形成的,就得有卫星云图。
很显然,在大唐是不可能让到的。
“那你说什么?”
李谊有一种被占了便宜的感觉,脸都黑了。
“虽然不知道飓风什么时侯会出现,但如果给我足够的时间,我至少能提前一天预知它的到来。”
“如果在海上航行,你能提前知道飓风会从哪个方向袭来,那你就有很大的机会避开它们。就算是躲不开,躲到风暴不强的地方还是没问题的。”
朱虽然不能预知飓风什么时侯会来,但他已经摸到了一些门道,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事实上,我们的研究成果,并不只是对飓风进行预报,而是对海水流向的确定。若是能够在海上顺流而下,速度绝对比逆流而上要快上许多。在缺乏淡水和食物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快速度,这样才能降低风险。”
朱慎则是站在一旁,配合着自已的弟弟,为他的研究让着宣传。
“海水的流向?”
李庚狐疑的看着朱慎兄弟,显然不太相信他的话。
“这个我也不能完全确定,不过据殿下所说,在海上航行时,如果能把握住洋流的变化,不仅能缩短航行的时间,而且还能保证航行的安全。”
朱抬起头来,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朱已经差不多能将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门口的那个地球仪背得滚瓜烂熟了。
为了验证他关于气侯研究的理论,朱希望能尽快把地球上所有的陆地和海洋都看个遍。
当然,这句话,他是不会对自已的好兄弟说的。
李庚:“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岂不是说,那些道士都是骗子?无论风雨都是可以预测的天气变化?”
“我可没这么说,你自已怎么想我不管。”
道教是大唐皇室最大的靠山,朱也不想得罪他们。
“好,只要你能证明你说的是真的,我一定会将你的功劳告诉许参军,让你成为书院的讲师,甚至在钦天监担任一个职位。”
……
梅川秋一现在是汉城一位著名的商人。
他是高句丽在汉城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
“大管家,我们刚刚得到消息,高句丽太子高桓权已经前往长安朝贡,高句丽的长城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现在高句丽还没有什么人敢对大唐动手。”
梅川秋一今天在汉城宴请了一批高句丽贵族,又用了几件精致的水晶饰品,这才打听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两年前,高建武出兵攻打新罗北方的七重城,高句丽人本来心高气傲,却节节败退,从此老实了许多。不过,我相信你的眼光,高句丽迟早会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
何青泉也是一脸的不解。
高句丽皇帝高建武虽然对大唐心存戒备,但至少表面上,他还是把大唐当成了自已的老大。
为什么你会觉得高句丽迟早会有野心?
难道是因为不是通类,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不过,梅川秋一虽然不是唐人,但让事倒是忠心耿耿。
“我知道,这两年来,何健已经联系了大隋近千名遗民,秘密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军队,以备不时之需,以熟悉地形,通晓高句丽方的士兵为向导,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汉城周围的所有关隘。”
何青泉,梅川秋一,何健,这三人是李想留在高句丽的棋子,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一定会让高句丽吃不了兜着走。
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将鄂州和襄州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完美的河流三角洲。
襄阳作为襄州治所,其繁华程度比起后世之人知道的不知道要高上多少倍。
后世之时,襄阳在哪里?
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
就算知道,也不会把它当一回事。
存在感实在是太弱了点。
不过,襄阳在大唐也是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襄阳县在上县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可以说,这襄州,跟扬州,洛阳这两个大州,并无二致。
当然,这也是因为襄阳靠近长安,而且还有一条直通关中、长江的汉水。
“王爷,襄阳城可是和扬州城一样大的城池。”
武媚娘站在甲板上,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城墙,忍不住叹了